“三伏天”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,一年中气温最高,且又潮湿、闷热的日子。今年的“三伏天”将从7月16日(本周六)开始于8月24日结束,长达40天。伏天过不好,对我们的健康影响很大,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,“三伏天”更要引起重视。
吴 俊
病区副主任 主治医师
现贵州百灵中医糖尿病医院病区副主任,主治医师。毕业于贵州医科大学,曾于三甲医院工作多年,有丰富的外科、内科、内分泌科工作经验。
擅长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诊疗,尤其擅长糖尿病足的诊疗。
一、防止中暑
1、高温时,减少外出:一般来说,室外温度到了32℃,湿度达到80%以上,人就很容易中暑;室外温度升至35℃,湿度只要达到15%就容易中暑,温度高时,应该尽量减少外出。
2、注意防晒:夏日外出一定做好防晒,使用遮阳伞、遮阳帽,避免头部直接暴晒。着装尽量穿轻薄棉麻衣物,少穿化纤类的衣服,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。
3、如果出汗多、疲乏、恶心、头晕,可能是中暑,应立即休息,喝些凉开水。糖尿病患者身边最好备一些人丹、十滴水、清凉油、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。请广大糖尿病朋友务必注意,如果发生以上症状也可能是低血糖。
4、科学补充水分 , 少量多次饮水,可每隔15~20分钟补水200毫升,饮水以温开水、凉白开、清茶或自制无糖绿豆汤、百合汤为宜。忌饮用含糖和含碳酸的饮料。
二、不宜过度贪凉、饮冷
空调温度不要调的过低。空调温度调得过低情况下,导致皮肤毛细血管收缩,造成心、脑等器官的血液供应增加,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。空调使用要在26度以上,不能太低。禁忌吃雪糕等过冷食品。
三、运动需谨慎
1、运动锻炼建议在清晨和傍晚较凉爽时进行,场地宜选择公园、河湖水边等空气新鲜处。
2、锻炼项目以散步、慢跑、太极拳、气功、广播操为宜,锻炼时间以饭后30分钟到90分钟为宜,每次30分钟,
3、外出锻炼预防低血糖,要携带含糖食物,如糖果、巧克力、饼干等,以备不时之需。
4、及时补水,在运动中,应遵循“少量多次”的补水原则进行补水,运动后补水注意不要过快过猛。
四、预防低血糖发生
三伏天,天气热,糖友食欲下降,且出汗多,另外,夏天的白昼时间较长,天热也容易睡眠不足,热量消耗大,体内的新陈代谢旺盛,相对消耗的血糖也增多,容易出现低血糖。因此,要注意血糖的监测,及时识别心慌、手抖、出冷汗、饥饿感等低血糖的症状,及时进行药物的调整,或者在上午9点、10点和下午3点左右适量加餐,避免低血糖发生。
五、严防并发症发生
1、警惕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发生
三伏天糖尿病患者出汗多,如果饮水量不足,很容易造成脱水,如果合并有呕吐、腹泻等胃肠道症状,很可能诱发高渗性昏迷或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,如不及时治疗常会导致死亡。如果有多尿、口渴、疲劳、呼吸深而急且呼出一种腐烂的苹果气味、血压下降、肢体无力、呼吸急促等症状就要警惕酮症酸中毒,应立即到医院就诊。
2、糖尿病足
夏天光脚的机会较多,且足部出汗也多,容易引起足部外伤、霉菌、细菌感染,处理不当都会引发糖尿病足发生。因此,糖尿病患者在三伏天要注意保护足部,避免穿拖鞋,不要光脚走路,要养成每天检查足部有无受伤、保持足部清洁干燥的好习惯。
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仅供交流学习,侵权请联系删除
公交路线
A.乘坐18路、22路、24路、37路、49路、67路、311路至红边门站下车,向新印厂路前行500米左右;
B.乘坐4路、9路、12路、17路、36路、40路、58路、75路、229路、253路至相宝山站下车,沿新印厂路前行200米左右;
C.乘坐26路、28路、42路、61路、69路、234路、302路至贵州日报社站下车,向新印厂路前行500米左右。